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

周易象數淺介

易道無所不包,即象數義理,亦悉入易道中各有面目,各有發展。
漢儒研易,每拘泥於象數,宋代學者,又每在河洛上用功夫,皆非易道之正,亦遠離聖人作易之初衷。
天地風雷、水火山澤,為易之大象。亦即繫象以言易之基礎,後來說易者踵事增華,廣而增之,言一卦之象,越說越多。

「有數而後有象」、「有象而後有數」,成為象學的名句。術數亦是在這些思想引導下,逐步建立和發展得更成熟更準確的。
易象之說,諸家說法參差,可知是由於各人體會與理解不同,而有不同的增減。
一切易象,無非由易道廣大,無所不包一語,援引增訂而來。
孟氏易以六十四卦配七十二候,以氣為主,然後以人事明之。
費氏易以八卦配干支,以地域之星次,配天象入易。為鄭康成爻辰配卦之易學啟蒙。
鄭氏易,出入孟喜、費直二家。
孟氏易傳京氏,京房以八宮、世應、表陰陽二氣起用時之對待,實為孟氏易學之發揮,又言互體,則為卦氣發揮之象矣。
鄭氏易以爻辰為主。所謂爻辰,即納辰之氣於爻是也。
以陽爻初二三四五上,值辰之子寅辰午申戌;陰爻初二三四五上,值辰之未酉亥丑卯巳。又以十二辰之物象十二次之星紀,即周天黃道十二宮也。地球繞日的軌跡是也。古人對此理解不足,卻認為日繞地球而行,宮次無象可見,故以十二星宿值之,由是始可知天星行度,並推之十二宮垣之分定,此即所謂「宮有值宿」之謂。其中又有陽六律,陰六呂,暨二十八宿配之,可謂由八卦之八象,已極有豐富的增飾。即使三聖再生,亦不能辨其故物了。
三國魏時王弼說「得意忘象」,得象在忘言,故立象以盡竟,而象可忘也。
重盡以盡情,則畫可忘也。是故觸類可為其象,合義可為其徵。
義苟在健,何必馬乎?類苟在順,何必牛乎?爻苟合順,何必坤乃為牛?義苟應健,何必乾乃為馬?…
案文索卦,則只會偽說滋漫,莫難可則矣。互體不足,遂及卦變,變又不足,推致五行。倘失卦象之原,則義理全亡。存象忘意,得意莫言,義不足取也。
自此,創見略少,降及六朝,隋唐,經學仍少有起色。
宋朝程子曰︰「有理而後有象,有象而後有數,得其義,則象數在其中矣。」真具知名之言也。在象、數、理的關係上,明代來知德主張「有象即有數,有數即有理。」《易經來注圖解自序》。程子、來氏二說見地相同也。
自陳希夷傳「太極圖」,啟河洛之學,亦大大刺激了術數的產生。
稍後又有邵康節出,著「皇極經世書」,集象數易學之大成。
其書言「元會運世」,依次於經,分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,配卦以序名,又依爻象變化,以說世運與衰。
「元」,日也。
「會」,十二,即十二月也。每一會三十「運」,猶比附每月三十日。
「運」,為三十,每運又分為十二「世」,猶每日十二時。
是故,即一元有三百六十運,配三百六十卦。以正卦六十,每一卦管六運,合共七十二世,亦即二千一百六十年。
每正卦,又一變分為六卦,故三百六十變,每卦管一運。當十二世,即三百六十年,是謂之運卦。
以會經運取「世卦」,以運經世取「年卦」。
除了乾坤坎離四卦,作閏推外。
正卦六十為本,變卦三百六十,即配成一元之三百六十運,稱之為運卦。
運卦三百六十所變成之二千一百六十卦,以一卦管二世。因此,一元即配成四千一百二十世,稱之為世卦。
世卦又變之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卦,即一元配十二萬九千六百年,而為之年卦。依次排比於經中,終於經世是也。
皇極,即言其最大最極之意。其言數由前定,成為後世象數易學的代表經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