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

訪東瀛臨濟宗大本山建長寺


壬午孟冬寒氣初至時,雪濤回加國小休前,途經東瀛兼訪位於鎌倉的古剎。在當地徒弟陪同下,得探鎌倉臨濟宗大本山的建長寺,恰好正值該寺的建寺七百五十年記念。

建長寺是由中國四川省出身的高僧──蘭溪道隆始創的。
蘭溪道隆(1213至1278年),在寬元4年即1246年乘商船至日本。經博多、京都等地,在寶治元年即1247年進入鎌倉,並受當時的執政者北條時賴、時宗父子禮遇和協助,依中國禪宗本格,在現地建立具有禪宗特色的建長寺,也是禪宗在日本正式流播之始。此後,中國禪僧始見頻繁達跋日本傳播佛學。
由於中國與日本距離甚近,因此兩地的文化往往彼此互相交流。
建長寺藏有受中國筆墨影響的書畫甚多,且線條優美古雋,堪稱極品。如十三世紀的達磨圖,上有蘭溪道隆讚文。又如空町時代的十五至十六世紀左右,由佛祥啟筆的觀音圖等,俱屬藝術性極強之精品。
該寺至今,尚留有蘭溪道隆的墨跡。此為南宋張即之書風,內容為修禪心得的規則,極之珍貴。且在中日佛教史上,更具重要涵義。
建長寺是日本臨濟宗大本山寺院,也是鎌倉五山之第一山。由鶴崗八幡宮道旁,朝北方向走,經過巨福呂扳在道旁,右方便是建長寺。建長寺是北條時賴開基,由蘭溪道隆,即大覺禪師開山。道隆住持該寺十三年間,規劃整理,使建長寺成為鎌倉境內的一大巨剎。由總門、山門、佛殿、法堂、伽藍殿的配置,可謂匠心經營,一絲不苟。
值得留意的是建長寺的總門氣口,跟建長寺佛殿的正向位置,是曲折不承直線的。惟如是,卻更能取得生旺不替之來氣,得右弼龍。建長寺為寅山申向,開門在兌。在玄空佈局上,須用「出煞訣」。
而建長寺由總門引氣入內,兩旁的古柏,猶如虯龍張爪,亦似老丈伸腰,神態多姿。比起中國孔廟或黃帝陵內的古柏風神,亦不遑多讓呢。往內進,會經過佛殿、法堂,因古木承風,且逐層向上微高深進,在宅基上便暗合出煞之形制。
經過唐門,便是方丈殿,其後便有一古樸庭園,旁有紫雲閣。之後,便是禁地半僧坊所在了。
建長寺的總門入口,在天明3年即1783年建立。又在昭和18年,由京都樂舟三昧院移築一道巨福門至此,使其更具威權、古雋。
在入門附近,有「三門」,全稱「三解脫門」,意謂修得身口意三門清淨,然後可入清涼佛境也。三門樓上安奉有五百羅漢像,是建長寺的重要文化財物之一。
三門接鄰,為一巨大梵鐘,由大覺禪師在建長7年即1255年鑄造,鐘身上即有浮雕銘文,記載此事,被視為日本國寶之一。兩旁粗身古柏,不僅具參天英雄之勢,更具宋人庭院古風。創寺至今已歷750年,幾度失火、地震,至今猶存的大株古柏,傳為大覺禪師親手移植,被列為新日本名木百選之一。
「前殿」所祀奉的,是當寺本尊地藏菩薩,乃由德川二代將軍秀忠夫人在正保4年,即1647年,由崇德院移築至此,是日本重要的文化代表。
前殿後,為「法堂」。在文化11年,即1814年再在現建增建而成,亦是關東最大的法堂古跡。
中央祀奉千手觀音像,造形之優美,是久享盛名之藝術精品。望之,使人心生敬仰,能由衷地發起菩提心。
法堂後,為「唐門」。屋根採用「唐破風」形式,即反曲的曲線狀,用以破風之勢而造成。深具中國古樸的意味。
由唐門引氣入內,是方丈「龍王殿」。該處是日本名跡,庭園有禪風,池邊的巨石、古松、石塔等配合,是江戶時代修建而成。巧妙地,成為艮卦引氣相承之旨。
由先天來龍、山形地勢、座向的選取、建長寺均合玄空風水的微妙安排。故此,其禪堂至今仍保持日夜嚴修禪法的道場,亦為該寺禁地之一。
縱觀建長寺,要仔細探索該寺的玄空佈局,就宜先從該寺的歷史發展入手。
多理解該寺的歷史,才看地勢、寺院的佈置分配理解。由先天來龍,得知此卦,得右弼旺氣。由出煞線,看此寺佈局上之得失,宜多花些時間去好好探索。

交通──
可乘JR橫須賀線,在北鎌倉站下車。
徒步五分鐘,便可到達。
該寺在午後5時30分關閉,宜早些進寺細賞。
此寺許多地方,暗合玄微,似非巧合,值得留意,值得研究。